(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老有所終、死有所送!」生老病死為每個人必經過程,每一城市、每一區都有殯葬設施的需求,由於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快速,台中市過去公立塔位不足,為積極推動殯葬改革,打造永續宜居台中,持續以綠色殯葬為目標;自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台中市政府已投入總經費近21.3億元提升台中市殯葬軟硬體建設,其中14.4億經費並投入興建大型納骨塔,也是台灣六都中唯一持續增建納骨塔的直轄市。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盧市長上任後盤點台中市納骨塔位並大量建置,包括台中市太平區第一花園公墓、台中市北屯區第28公墓、台中市東勢區第一公墓等3座納骨塔工程持續推展中,完工後預計可提供約11.7萬個骨灰(骸)櫃位,數量龐大,台中市政府大量投資改善台中殯葬服務狀況。
吳局長指出,過去國人受傳統「入土為安」觀念,治喪多採行土葬方式,當埋葬年限屆滿時,即須起掘遷移至納骨設施存放,由於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快速,治喪設施質量需求顯著增加,台中市政府非常重視民眾對納骨設施服務的需求,除短期內逐年編列經費,增設納骨(骸)櫃位外,中長期目標並積極規劃興建納骨塔,期盼透過短、中、長期計畫多軌並行,持續紓解民眾治喪需求。
吳局長並提到,殯儀館、火化場及納骨塔等殯葬設施,往往被視為重大嫌惡設施,推動納骨塔興建實屬不易,台中市政府積極面對並認真處理,同時與地方充分溝通,透過市地循環利用的永續建設,活化公墓用地,啟動納骨塔新建工程,包括已啟用的台中市潭子區生命紀念館及台中市外埔區生命紀念館,以及興建中的台中市太平區第一花園公墓等3座納骨塔工程,都是促進公墓轉型與土地再利用的重大建設,台中市政府將持續努力,在兼顧市民生活環境品質的前提下,提供更優質便利的殯葬服務。
台中市民政局表示,「潔葬」已成為國人葬儀新趨勢,遵循盧市長打造永續宜居台中政策,持續以綠色殯葬為目標,除增建納骨塔外,並強化推行各種環保葬,鼓勵市民採更有意義且與大自然結合的殯葬方式,例如樹葬自2018年採行件數為1,450件,至2022年則成長至2,880件,近5年間成長近1倍,截至2023年8月樹葬已有2,196件,件數持續攀升;另海葬也持續增加,自2016年開辦海葬以來,已完成175名往生者海葬心願。
台中市民政局並提到,台中市生管處持續提升各項綠色殯葬服務,包括首創塔位數位查詢及推廣線上祭祖;台中市政府積極改善空污並力行節能減碳,進行火化爐、空污設備汰換及紙錢集中代運焚燒、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發電、更新金爐水洗設備及設置無煙靈位、電子牌樓等。
此外,台中市政府與台中市建設局等機關協力推動「公墓轉型」,積極打造市地循環利用永續建設,2019年迄今已完成19處公墓遷葬,其中12處已華麗轉型成公園或綠地,並推動台中市烏日區第9公墓停車場闢建、台中市神岡區第2公墓改建籃球場及溜冰場及台中市大雅區第7公墓轉型大雅體育園區等,提供台中市民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