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員鄒志中報導)「立夏」是中國文化中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指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立夏」還有禁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檻,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就是說這天如果去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
30年代《甯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檻,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門檻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
「立夏」標誌著夏天的到來;在浙東寧波、舟山地區,「立夏」這天有吃「立夏蛋」等習俗,兒童會將蛋裝入用彩色線編織的網袋中懸掛於胸前,並舉行「拄蛋」活動,即互拼誰的蛋比較硬。還有要吃「牡蠣煮蛋」,「牡蠣」和「立夏」在寧波話中諧音,民間也舉行稱體重的活動。
民俗專家楊登嵙表示,2023年5月6日02點19分進入「立夏」節氣,溫度會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後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所以飲食應以順「心」為主,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糧。
楊登嵙說,,「立夏」要“心平氣和”,入夏之後無論做什麼,堅持養“心”為上,養“心”為先,強調平時坐臥睡覺之間也要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
楊登嵙指出,2023年「立夏」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蛇、馬、猴、豬,切勿暴飲暴食,否則容易腸胃受損而引發各種疾病。忌吃濕熱的食物,尤其油炸一類的香口食品,可以把毛病降低。身體容易受傷,絕對不可參與危險性的活動,慎防引起血光之災,注意交通安全,開車過馬路都要小心謹慎。
楊登嵙就「食、衣、住、行、育!樂」建議「立夏」的開運養生與禁忌:
一、 食
「立夏」時節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以抵禦接下來的暑氣的侵害,民眾也可在家自製醃嫩薑,既可暖胃且不會上火。在此時節多吃些節令時蔬鮮果,以涼性、溫性的水果例如蘋果、檸檬和番茄,避免吃冰鎮水果,不是時令的蔬果更不宜多食,才能顧好腸胃。
飲食方面,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減輕身體負擔。「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
「立夏」吃些具有益氣祛暑、養陰清心作用的飲食:
1. 苦瓜具有清熱祛心火,明目解毒,補氣益精,止渴消暑等效果。
2. 綠豆可以清熱解毒、調補腸胃、補益元氣、並通十二經脈,體質燥熱,感覺身體濕氣仍重,容易昏昏沉沉,頭重腳輕的人,可以吃點綠豆。
3. 中醫認為苦味入心,蓮子心有很好的降心火效果,可用於經常容易口舌生瘡的體質,並能幫助睡眠,但要提醒蓮子心過於苦寒,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4. 「色赤入心」:紅色的食物有助養心,「紅豆湯」以及「胡蘿蔔鳳梨汁」,都是在夏天非常好的養身飲品。
二、 衣
「立夏」代表夏天的到來,但因早晚氣溫仍較低,日夜溫差大,穿衣上宜採洋蔥式穿法,方便早晚添衣。
三、 住
進入「立夏」後,天亮得早、暗得晚,晝長夜短,人們順著天地,相對想要早起、晚睡。然而因為醒著的時間加長,適當的「子午覺」尤其重要,子時指晚上23點至01點,午時指中午11點至13點(午睡)。更要注意天氣變熱後的「濕氣」引發皮膚疾病、香港腳等疾患發生,可藉由保持乾燥、乾爽的衛生習慣保健預防。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感冒。
四、 行
《黃帝內經》針對夏天的養生方式提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可以晚一點睡,但要早起,不要因為太陽太強烈而不去戶外,只要做好防曬,應該趁此時多多吸收陽光的能量,能夠涵養陽氣。
五、 育
「立夏」養心正當時「汗為心之液」:在夏天若過度發汗,精神、體力會更感疲勞,所以多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立夏」養生還要「能動能靜」,「動」是為了將秋冬所累積在體內的陰氣排出,建議可以多到山邊海邊運動流汗,應適時做些運動,讓身體能排汗為原則;「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
六、 樂
「立夏」時因為天氣燥熱,要適時調整心情,避免抑鬱或暴怒,因此養生若能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愉快,安閑自樂,笑口常開;如果心情煩悶時,也要適時的疏泄,體內紊亂的氣機宣洩平和,就好像身體在外感受大自然般舒暢。氣順轉化成能量,身心舒展,自然能入靜,夏天養心入靜也等於入了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