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肺癌」病人五年的存活率只有10-15%!全世界癌症人口約有20% 是「肺癌」的患者,「肺癌」標靶藥物在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260億美元,為極具市場的潛力!台灣新藥開發治療「抗藥性非小細胞肺癌」有突破性的進展!中國醫藥大學洪明奇校長與藥學系郭盛助講座教授帶領的腫瘤及藥化團隊,共同開發一系列新穎的小分子化合新藥,對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皆具有抑制活性,其中特別針對具有EGFR-TKIs產生抗藥性之非小細胞肺癌更凸顯其治療的效果,中國醫藥大學專利技術2023年2月22日正式授權予「朗齊生物醫學公司」進行創新藥物的開發。
中國醫藥大學與朗齊生物醫學公司技術授權簽約儀式,2023年2月22日上午在水湳校區卓越大樓玻璃屋舉行,王陸海副校長代表中醫大技術團隊與朗齊生物醫學公司陳丘泓董事長完成簽約,雙方代表中醫大莊曜宇產學長、林殿傑副產學長與朗齊生醫副總經理林慶琳、謝明杰、財務長嚴世峰偕技術團隊與會,預計在兩年內展開藥物開發的臨床試驗,造福「抗藥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目前,全世界癌症人口約有20% 是「肺癌」的患者,肺癌無論是在歐美日先進國家、或是發展中以及低開發的國家,其死亡率皆高,台灣每年約有13,000人罹患「肺癌」,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台灣的「肺癌」患者約有85-90%為「非小細胞癌」患者,但「肺癌」的病人5年存活率仍只有10-15%。
郭盛助講座教授表示,藥物產生抗藥性是「肺癌」的治療的難題,迄今還沒有方法或藥物可以延緩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產生EGFR-TKI的抗藥性!典型臨床標靶治療藥物為EGFR-TKIs,臨床上使用第一或第二代EGFR抑制劑藥物,平均9個月至1年左右就會面臨EGFR突變產生抗藥性,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Tagrisso接力治療,約1年半後,也會因再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效。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與藥學系郭盛助講座教授團隊,在高教深耕計畫以及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研究經費支持下,共同研發之小分子新藥35d及其系列化合物,對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皆有抑制活性;被譽為國內研發抗癌新藥的先驅的郭盛助講座教授帶領研究團隊以小鼠動物實驗進行藥效評估,實驗動物帶有對第一代EGFR-TKI gefitinib具有抗藥性之非小細胞肺癌腫瘤,Tagrisso治療兩個月後開始產生抗藥性,腫瘤復發快速生長,另一組實驗動物以Tagrisso和35d併用治療,140天後還未有顯著抗藥性產生,顯示本發明案之新藥與EGFR-TKI併用可治療EGFR突變對TKI具抗藥性之非小細胞肺癌。
陳丘泓董事長表示,朗齊生物醫學公司會運用獨有的篩選技術投入新藥研發,在二類新藥及全新藥都有突破性進展,並積極在癌症標靶小分子及大分子專利布局;此案之候選藥物在腫瘤研究中的療效、控制耐受性和抗藥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預期「肺癌」可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莊曜宇產學長說,「肺癌」標靶藥物在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260億美元,為極具市場潛力的候選藥物,於技術授權移轉後,將由朗齊生醫承接後續新藥開發工作,接續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中國醫藥大學科技團隊亦將持續扮演協助的角色,期能透過技術移轉接力合作,能聯手推動候選藥物早日上市,嘉惠於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