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大縮水中台灣進步黨十周年黨慶 黨主席林國華博士定調「復興中華」主題

文/本報特派記者林安弘特稿   「台灣進步黨」以每年的3月21日為黨慶,今年欣逢十周年,原規劃十桌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海霸王旗艦店舉行,一周前公告後佳賓紛表參加慶賀意願,因而改到台北市民族東路336號五樓的「一郎料理宴會廳」舉行,而且從十二桌逐漸增加到18桌,佳賓如潮近兩百人參與,慶典載歌載舞,「台灣進步黨」主席林國華博士將十周年黨慶主題定調為「復興中華」,可謂有其深遠的意義。

根據內政部政黨資訊網發布的「政黨狀態」,中華民國政黨現況為:現存政黨81個,廢止備案215個,解散78個。也就是原來374個政黨只剩81個,簡單說剩下兩成繼續存在,預計到年底「九合一選舉」後,台灣將剩50個政黨。

中華民國政黨興衰

台灣進步黨主席林國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華民國政黨從建國初期就百花爭鳴齊放,等到退守台灣實施戒嚴後,政黨活動只剩「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其他政黨輪為花瓶政黨。

解除戒嚴後,台灣基於結社自由原則,準用人團法規定30個人就能成立一個「政黨」,過去中國國台辦政黨局曾笑稱台灣30個人就成立30個政黨,因此台灣的黨主席在社會上常被看成沒有正業的異類人士。直到民國106年1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政黨法》,規範政黨相關事務,並於106年12月6日「政黨法」公布實施。政黨法明確訂定政黨設立程序、內部運作民主原則及會計公開制度等規範,並賦予政黨從事公共事務應遵循之原則,條列政黨存亡的三個必要條件:財報會計師簽證、推派候選人參選公職、政黨法人登記,而且黨員必須過100人以上。逼使台灣370多個政黨經營生態邁向合理化、合法化,經內政部整頓後,政黨只剩下113個暫時符合存續。

據了解,2022年3月18日,內政部以未推派候選人參選為由,再公告「廢止31個政黨」,因此只剩81個政黨。預計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後,中華民國台灣的政黨將會縮小到50個政黨以內。「台灣進步黨」是小而雅的優質政黨,黨員重質不重量,博碩士以上學歷者超過半數。台灣進步黨是以確保台灣民主、自由、法制及人權的再進步,督促政府行政更透明化,改革台灣的司法及教育制度,並促進台灣內部族群融合及兩岸合作與世界和平為宗旨。

台灣進步黨舉行十周年黨慶

台灣進步黨在外有「俄烏戰爭」,內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的情況下,召開黨員大會舉行創黨十周年黨慶。會中追認109年度財報,及通過110年財報外,並由大會通過授權黨主席徵召社會賢達參選9合1地方選舉。台灣進步黨慶祝晚會席開18桌近兩百人中,重要貴賓有藍有綠有紅各種人士參與,晚會從中華大漢書藝協會理事長葉武勳及夫人吳蕙如畫家上台致贈:慶祝台灣進步黨十周年「復興中華」墨寶展開序幕,緊接由台灣非營利組織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張連興致贈天馬畫會王慶海會長作品「龍驤躍天大吉祥」畫作。還有禪太極 藝術周龍修贈送禪太極晶品,以及彌勒內院溫米樂大師手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書畫藝術品,讓政黨周年慶也也藝術氛圍。

台灣新舊各政黨齊聚取暖

台灣進步黨十周年慶祝晚會由台灣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國立台南大學)林幼雄教授主持,由楊芳芳帶領的天使舞蹈團以「虎年2022串燒恭喜發財熱舞」開場,然後本願山釋信願法師致詞、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中興會周楷倫會長、友黨主席計有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台灣功黨主席謝正一、中華照生黨主席董冠富、台灣學習黨主席蔡勝弘、經濟黨主席張采明,台灣整復師聯盟工黨主席陳秋隆,新成立未發照的軒轅黨主席李昱陞…等人輪番上台致意後,再安排最近318才被廢止的31個政黨主席張瓊文、陳首、周克琦…等主席,至於再前批被廢止174個政黨主席有黃千明、吳權鴻、吳誠致、吳開疆、賴冠允、歐陽台…等近20人(共兩桌)。林幼雄教授為了台灣進步、中華民國幸福上台唱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我現在要出征。第二首唱我的太陽”(O soie mio),正宗聲樂贏得全場讚賞。

兩岸互助共榮復興中華  

壓軸主賓許榮淑主席上台致詞,充滿愛台灣愛民主的慷慨致詞中,驗證用選票政黨輪替走過台灣民主演進的可貴。台灣進步黨主席在最後總結提出呼籲:歷史證實戰爭是最壞的政治選擇,以和平民主方式促進兩岸互助和諧,讓兩岸經濟持續繁榮,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強國,做為兩岸人民共同的使命。

Check Also

解決公寓大廈大小事 感謝熱心志工諮詢師

(特派員何維原報導)  為感謝協助民眾解決公寓大廈疑難雜症,透過溝通方式化解社區糾紛,型塑良好的居住環境,台中市政府持續營造良好樂居文化,2023年10月30日辦理台中市公寓大廈諮詢服務隊表揚典禮,感謝熱心奉獻的公寓大廈諮詢服務隊104位諮詢師與「台中市公寓大廈管理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台中市公寓大廈管理服務職業工會」、「台中市物業管理學會」及「台中市物業管理協會」等4大公寓大廈從業團體理事長們,積極服務市民、提供專業建議,大幅提升台中市民對公寓大廈的生活知能,促進台中宜居城市願景。